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由學學副董事長徐莉玲擔任機構負責人,邀集計畫主持人顏名宏、顧問鄭同僚、教育長詹家惠以及師資群,共同打造著重多元探索與跨域跨界學習的教育環境。
現職
財團法人臺北市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
學歷
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研究所管理科學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經歷
台港經濟文化交流策進會文化組召集人
中華民國織品服飾設計師協會副會長
中華民國紡織拓展協會顧問
中華民國百貨公會理事台北市政府文化顧問
南市政府文化顧問
新北市政府文化顧問
中華發展基金委員
中興百貨總經理
常青服飾總經理
北美館顧問
簡介
曾任職中興百貨總經理13年,以創新的經營理念,使中興百貨成為台灣百貨業界精緻生活文化的表徵,並協助台灣眾多自創品牌廠商建立風格,藉以提升台灣百貨產業的整體經營力。此外,耕耘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多年,致力於台灣生活風格與中華文化特色的重新詮釋和研究發展。有感於大中華地區文化創意教育及研究對產業轉型的重要,於2005年邀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界夥伴,共同成立學學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文化創意產業跨界人才培育、文化色彩研究、創意整合顧問、設計新秀育成、新創公司投資、國際交流合作,並於2007年成立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教育部合作培訓藝術師資,與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合作色彩課程,並提供弱勢族群免費美感體驗課程,為大中華地區文化創意產業蓄積能量。
獲獎
1987 第一屆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賞;東京流行協會由日本自創品牌廠商成立,每年舉辦東京創意大賞,至今已30屆,創立宗旨在於跨越各產業的原有形態,創造新世紀文化生活。「第一屆海外賞頒給台灣中興百貨總經理徐莉玲Li Lin Hsu,肯定其推動台灣設計師自創品牌,致力提供國際流行資訊給設計師及消費者,對台灣設計品牌育成之貢獻」(文字摘錄自日本流行協會資料)。
1988
文化大學傑出校友
1989
台灣傑出工商婦女獎
2007
學學獲頒香港設計中心《2007亞洲十大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DFA Grand Award),獲獎原因:「學學推動之美學教育將對亞洲生活時尚產生巨大衝擊」(文字摘錄自香港設計中心資料)。
2007
由荷蘭建築博物館、Marres當代文化中心、與Frame雜誌共同主辦的The Great Indoors大獎,學學入圍世界五大辦公室空間。
2009
由德國e15室內設計團隊以學學教育空間參賽,進入德國漢諾威Contractworld Award室內設計大獎《新一代設計獎》(New Generation) 五名入圍名單。
2015
學學顧問的中國江蘇淮安實聯水上大樓(由普立茲克獎桂冠建築師Álvaro Siza設計)獲全球建築網站ArchDaily評選為全球辦公大樓首獎。
學歷
德國國立紐倫堡藝術大學藝術與開放空間系所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等同博士)
AdBK,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Nürnberg,Kunst und öffentlichem Raum(Art and Public Space), Germany.
德國國立紐倫堡藝術大學 藝術與開放空間系所碩士(Diploma碩士),獲1.0極優滿級分畢業
AdBK,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Nürnberg,Kunst und öffentlichem Raum(Art and Public Space), Germany.
現職
高雄市立美術館 館長
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規劃輔導團隊計畫」計畫主持人(2016–2026)
重要經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 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林之助紀念館 館長
文化部第十二屆「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2024-2027)
國家教育研究院「空間規畫小組」委員(2024-2026)
文化部第七屆公共藝術審議會委員(2024-2026)
文化部第十、十一屆「財團法人臺灣美術基金會」董事(2017-2023)
教育部「國際校園美感環境教育論壇」計畫主持人(2018)
教育部「2018年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案例文件展」策展人(2018)
教育部「第五、六屆藝術教育推動會」委員(2017-2021)
教育部「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子計畫」,中區美感教育基地 計畫主持人(2014-2016)
文化部第二屆「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委員(2012-2013)
德國國立紐倫堡藝術大學獎學金(1994-1997)至希臘、埃及、義大利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利托斯卡尼地區西耶納Siena、盧卡Lucca、聖吉米尼亞諾San Gimignano、土耳其伊斯坦堡等城市「城市、區域文化與公共空間藝術」研究。
曾先後專兼任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東海大學、亞洲大學等校
長年擔任全國美術展、南瀛獎、臺灣美術新貌獎、臺中市大墩美展、雲林文化藝術獎等國內重要藝術競賽評審委員
顏名宏長年耕耘於空間、教育與跨域藝術的整合實踐,主張藝術應與場域互動作為社會銜接的介質,觀眾和藝術家亦可藉由此平台,完成相互交換思緒的潛進與對話連結的機會。他長期梳理國際藝術發展現象、公共空間場域社會精神理念,極盡打開對藝術話語視野並結合多年深厚的在地美學教育經驗,發展出兼具藝術敏銳與文化溝通力的策展語言。
顏名宏融合德國「Kunst und öffentlichen Raum」藝術與開放空間的公共對話邏輯思辨,擅長將抽象的觀念轉化為具體的空間語言與公共參與模式,廣泛實踐於校園、美術館與城市文化場域之中,擴張藝術感染力的場域,促成跨領域的藝術的公共創新與城市美學轉化。
自1990年代起,顏教授即投身於歐洲與地中海區域的公共空間研究與實地田野,累積跨文化比較與區域文化轉譯的深厚經驗。透過反覆對於場域意識的爬梳探討,他的藝術與策展實踐不僅回應當代社會的空間條件與集體記憶,更試圖透過文化生產開啟市民的接觸美學,架橋在地與世界之間的深層對話。
高雄不僅是臺灣地理上的南方,而是一個文化輸出與輸入、轉運與交會的流動節點。高雄作為臺灣通向世界的文化交界之門,更是連結東亞、南島乃至環太平洋文化網絡的通關場。而「高雄大美術館群」擁有三座不同的場館,如同投入都市激起三種不同聲域共振的漣漪,並由園館區蔓延到外場域並協助塑造一座有濃厚文化地域性格的創意城市。
他提出以「地域文化特質、美學扎根生活、藝術教育攜手,文化國際接軌」四大策略,構築多節點與多元文化脈絡的美術館策展模式,打造成為市民願意尋常停佇的藝術聚落,以身體經驗美術館「時間」與「空間」的深刻美學閱讀,讓美術館轉身成為到此交流、共創的媒介,一種尋常文化生成與社會參與的生活實踐方式,具前瞻性、跨尺度通往世界大門Gateway to the world的公共文化場域。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教育部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哲學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教育行政學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
經歷
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計畫主持人(106-113學年)
新北市種籽實驗小學計畫主持人、教學總顧問
中華民國教育創造力計畫推動辦公室主任
中華民國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推動小組委員
中華民國教育部高中優質化方案召集人
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台北市同心華德福共學團體執行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任
中華民國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
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董事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教育工作
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專長為教育政治學、教育行政與質性研究,曾教授另類教育學、班級經營、課程與教學等課程。由於長年指導實習教師,對於年輕教育者們如何經歷磨練而成為一位獨當一面教師的過程,有最貼近現場的觀察。長年參與體制外教育的現場工作,曾任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烏來種籽實小的計畫主持人,於2013年成立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並成立台北市同心華德福共學團體。近年致力於台灣偏鄉教育的研究與實作計畫。為故鄉澎湖書寫系列書籍,近作有《案山里100 號》及《花嶼村2號》。
現職
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教育長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經歷
中華電視公司教學事業處副主任
中華電視公司教學事業處專案經理
中華電視公司董事會研究員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講師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執行秘書
高中國文科教師、導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專任助理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專任助理
教育研究及文化創意相關專案執行經歷
2017
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中小學課程發展史系列叢書編著計畫─國文科」編輯教師
2017
「文言臺北─第18屆台北文學獎特輯」節目企編及製作人
2016
國家教育研究院「愛學網名人講堂影片製作」企編及製作人
2013-2016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中國文教學影片」執行總監
2016
國家教育研究院「邁向12年國教第二哩路影片製作」企劃統籌
2013
陸委會「港澳高等院校新聞傳播學系學生臺灣實習團活動」執行總監
2013
資策會「第一屆臺灣微電影節」企劃統籌
2006
愛你一輩子「零體罰教育」活動執行統籌
2004
行政院國科會「各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與我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機制之建構」
2003-2004
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專案「整合型學校道德教學改進計畫」
行政主任
詹翔馨
崇右科技大學商業文書科學士
學務組長.攝影藝術教師
李孟軒
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攝影藝術碩士
學務副組長.外語領域教師
禚翔
輔仁大學德國語言學系碩士
公關組長.設計暨行銷領域教師
李秉聰
美國加州時尚設計商學院平面設計系學士
外語領域教師兼任教務組長
李宜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
人文領域教師兼任教務副組長
康家宜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輔導及諮商領域教師
馮彥翔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
人文領域教師
黃郁媛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護理人員兼行政幹事
彭曉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碩士
國立臺北醫學大學護理系學士
現職
財團法人臺北市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
學歷
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研究所管理科學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經歷
台港經濟文化交流策進會文化組召集人
中華民國織品服飾設計師協會副會長
中華民國紡織拓展協會顧問
中華民國百貨公會理事台北市政府文化顧問
南市政府文化顧問
新北市政府文化顧問
中華發展基金委員
中興百貨總經理
常青服飾總經理
北美館顧問
簡介
曾任職中興百貨總經理13年,以創新的經營理念,使中興百貨成為台灣百貨業界精緻生活文化的表徵,並協助台灣眾多自創品牌廠商建立風格,藉以提升台灣百貨產業的整體經營力。此外,耕耘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多年,致力於台灣生活風格與中華文化特色的重新詮釋和研究發展。有感於大中華地區文化創意教育及研究對產業轉型的重要,於2005年邀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界夥伴,共同成立學學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文化創意產業跨界人才培育、文化色彩研究、創意整合顧問、設計新秀育成、新創公司投資、國際交流合作,並於2007年成立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教育部合作培訓藝術師資,與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合作色彩課程,並提供弱勢族群免費美感體驗課程,為大中華地區文化創意產業蓄積能量。
獲獎
1987
第一屆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賞;東京流行協會由日本自創品牌廠商成立,每年舉辦東京創意大賞,至今已30屆,創立宗旨在於跨越各產業的原有形態,創造新世紀文化生活。「第一屆海外賞頒給台灣中興百貨總經理徐莉玲Li Lin Hsu,肯定其推動台灣設計師自創品牌,致力提供國際流行資訊給設計師及消費者,對台灣設計品牌育成之貢獻」(文字摘錄自日本流行協會資料)。
1988
文化大學傑出校友
1989
台灣傑出工商婦女獎
2007
學學獲頒香港設計中心《2007亞洲十大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DFA Grand Award),獲獎原因:「學學推動之美學教育將對亞洲生活時尚產生巨大衝擊」(文字摘錄自香港設計中心資料)。
2007
由荷蘭建築博物館、Marres當代文化中心、與Frame雜誌共同主辦的The Great Indoors大獎,學學入圍世界五大辦公室空間。
2009
由德國e15室內設計團隊以學學教育空間參賽,進入德國漢諾威Contractworld Award室內設計大獎《新一代設計獎》(New Generation) 五名入圍名單。
2015
學學顧問的中國江蘇淮安實聯水上大樓(由普立茲克獎桂冠建築師Álvaro Siza設計)獲全球建築網站ArchDaily評選為全球辦公大樓首獎。
學歷
德國國立紐倫堡藝術大學藝術與開放空間系所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等同博士)
AdBK,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Nürnberg,Kunst und öffentlichem Raum(Art and Public Space), Germany.
德國國立紐倫堡藝術大學 藝術與開放空間系所碩士(Diploma碩士),獲1.0極優滿級分畢業
AdBK,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Nürnberg,Kunst und öffentlichem Raum(Art and Public Space), Germany.
現職
高雄市立美術館 館長
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規劃輔導團隊計畫」計畫主持人(2016–2026)
重要經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 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林之助紀念館 館長
文化部第十二屆「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2024-2027)
國家教育研究院「空間規畫小組」委員(2024-2026)
文化部第七屆公共藝術審議會委員(2024-2026)
文化部第十、十一屆「財團法人臺灣美術基金會」董事(2017-2023)
教育部「國際校園美感環境教育論壇」計畫主持人(2018)
教育部「2018年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案例文件展」策展人(2018)
教育部「第五、六屆藝術教育推動會」委員(2017-2021)
教育部「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子計畫」,中區美感教育基地 計畫主持人(2014-2016)
文化部第二屆「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委員(2012-2013)
德國國立紐倫堡藝術大學獎學金(1994-1997)至希臘、埃及、義大利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利托斯卡尼地區西耶納Siena、盧卡Lucca、聖吉米尼亞諾San Gimignano、土耳其伊斯坦堡等城市「城市、區域文化與公共空間藝術」研究。
曾先後專兼任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東海大學、亞洲大學等校
長年擔任全國美術展、南瀛獎、臺灣美術新貌獎、臺中市大墩美展、雲林文化藝術獎等國內重要藝術競賽評審委員
顏名宏長年耕耘於空間、教育與跨域藝術的整合實踐,主張藝術應與場域互動作為社會銜接的介質,觀眾和藝術家亦可藉由此平台,完成相互交換思緒的潛進與對話連結的機會。他長期梳理國際藝術發展現象、公共空間場域社會精神理念,極盡打開對藝術話語視野並結合多年深厚的在地美學教育經驗,發展出兼具藝術敏銳與文化溝通力的策展語言。
顏名宏融合德國「Kunst und öffentlichen Raum」藝術與開放空間的公共對話邏輯思辨,擅長將抽象的觀念轉化為具體的空間語言與公共參與模式,廣泛實踐於校園、美術館與城市文化場域之中,擴張藝術感染力的場域,促成跨領域的藝術的公共創新與城市美學轉化。
自1990年代起,顏教授即投身於歐洲與地中海區域的公共空間研究與實地田野,累積跨文化比較與區域文化轉譯的深厚經驗。透過反覆對於場域意識的爬梳探討,他的藝術與策展實踐不僅回應當代社會的空間條件與集體記憶,更試圖透過文化生產開啟市民的接觸美學,架橋在地與世界之間的深層對話。
高雄不僅是臺灣地理上的南方,而是一個文化輸出與輸入、轉運與交會的流動節點。高雄作為臺灣通向世界的文化交界之門,更是連結東亞、南島乃至環太平洋文化網絡的通關場。而「高雄大美術館群」擁有三座不同的場館,如同投入都市激起三種不同聲域共振的漣漪,並由園館區蔓延到外場域並協助塑造一座有濃厚文化地域性格的創意城市。
他提出以「地域文化特質、美學扎根生活、藝術教育攜手,文化國際接軌」四大策略,構築多節點與多元文化脈絡的美術館策展模式,打造成為市民願意尋常停佇的藝術聚落,以身體經驗美術館「時間」與「空間」的深刻美學閱讀,讓美術館轉身成為到此交流、共創的媒介,一種尋常文化生成與社會參與的生活實踐方式,具前瞻性、跨尺度通往世界大門Gateway to the world的公共文化場域。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教育部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哲學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教育行政學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
經歷
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計畫主持人(106-113學年)
新北市種籽實驗小學計畫主持人、教學總顧問
中華民國教育創造力計畫推動辦公室主任
中華民國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推動小組委員
中華民國教育部高中優質化方案召集人
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台北市同心華德福共學團體執行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任
中華民國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
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董事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教育工作
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專長為教育政治學、教育行政與質性研究,曾教授另類教育學、班級經營、課程與教學等課程。由於長年指導實習教師,對於年輕教育者們如何經歷磨練而成為一位獨當一面教師的過程,有最貼近現場的觀察。長年參與體制外教育的現場工作,曾任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烏來種籽實小的計畫主持人,於2013年成立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並成立台北市同心華德福共學團體。近年致力於台灣偏鄉教育的研究與實作計畫。為故鄉澎湖書寫系列書籍,近作有《案山里100 號》及《花嶼村2號》。
現職
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教育長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經歷
中華電視公司教學事業處副主任
中華電視公司教學事業處專案經理
中華電視公司董事會研究員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講師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執行秘書
高中國文科教師、導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專任助理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專任助理
教育研究及文化創意相關專案執行經歷
2017
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中小學課程發展史系列叢書編著計畫─國文科」編輯教師
2017
「文言臺北─第18屆台北文學獎特輯」節目企編及製作人
2016
國家教育研究院「愛學網名人講堂影片製作」企編及製作人
2013-2016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中國文教學影片」執行總監
2016
國家教育研究院「邁向12年國教第二哩路影片製作」企劃統籌
2013
陸委會「港澳高等院校新聞傳播學系學生臺灣實習團活動」執行總監
2013
資策會「第一屆臺灣微電影節」企劃統籌
2006
愛你一輩子「零體罰教育」活動執行統籌
2004
行政院國科會「各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與我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機制之建構」
2003-2004
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專案「整合型學校道德教學改進計畫」